成都市互联网协会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联系电话:13340995687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

  •    协会信息

       ——

         ——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信管〔2020〕197号,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现就《三年行动计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1、《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是什么?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通过对人、机、物全面连接,变革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对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三年是工业互联网起步发展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各单位,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实施十余项落地性文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带动总投资近700亿元,遴选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258个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活跃,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各地方、产业各界共识不断凝聚,积极性不断提升,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业互联网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提升发展成效,更好地谋划推进未来一个阶段发展工作,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制定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2、《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产业演进趋势,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到2023年,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五方面、11项重点行动和10大重点工程,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实施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推动IT与OT网络深度融合,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二是实施标识解析增强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增强工程,完善标识体系构建,引导企业建设二级节点不少于120个、递归节点不少于20个。三是实施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化升级工程,推动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在持续深化融合应用方面,一是实施数据汇聚赋能行动,制定工业大数据标准,促进数据互联互通。二是实施新型模式培育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推广工程,培育推广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三是实施融通应用深化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工程,持续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在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一是实施关键标准建设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程,实施标准引领和标准推广计划,完成60项以上关键标准研制。二是实施技术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创新工程,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支撑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在培育壮大产业生态方面,一是实施产业协同发展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培育工程,培育技术创新企业和运营服务商,再建设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打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二是实施开放合作深化行动,营造开放、多元、包容的发展环境,推动多边、区域层面政策和规则协调,支持在自贸区等开展新模式新业态先行先试。在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方面,实施安全保障强化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完善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实施保障能力提升计划,推动中小企业“安全上云”,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培育网络安全产业生态。此外,结合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从组织实施、数据管理、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四方面明确了支撑要素和政策措施。3、未来三年,如何进一步夯实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未来三年,网络领域继续着眼构筑支撑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企业外网和企业内网建设与改造,提升基础支撑能力。一是推动企业内网由“单环节改造”向“体系化互联”转变。推动工业生产装备和仪器仪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让哑设备“活起来”;运用先进适用的网络技术建设IT-OT融合网络,把工业全流程的都“连起来”;建立标准化的网络信息模型,让以前难交互、难集成的异构数据都“动起来”。二是推动企业外网由“建网”向“用网”转变。在继续强调提升高质量外网承载能力和互通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节点等接入高质量外网,让企业外网真正“用起来”,提升企业外网应用效能。三是拓展“5G+工业互联网”发展新空间。持续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深化核心应用,推动应用领域从工业外围环节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拓展;优化应用模式,推动应用重心从单点孵化向5G全连接工厂拓展;强化产业支撑,加强5G工业模组研发、5G工业互联网专用频率研究、5G专网建设方案落地。四是探索央地协同发展新模式。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支持各地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产业特点的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遴选和建设工作,引导产业聚集好、带动作用强的地区积极创建“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4、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什么?未来三年,我们将通过实施“标识解析增强行动”,从做大规模、做深应用、规范管理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标识解析体系的发展水平。第一,做大规模。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我国制造业门类、体量相比,覆盖范围还不足,因此标识解析体系各级节点的建设还要拓展覆盖范围、完善节点布局。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顶级节点与国际根节点的对接,增强国家顶级节点的服务能力,面向更多行业、更多区域推动建设不少于120个二级节点、不少于20个递归节点。同时,我们还将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基于标识的融合型基础设施,支持各地部署不少于20个融合节点。第二,做深应用。建设目的还是应用,不然就成了“烂尾楼”“断头路”,同时与建设相比应用的难度更大,我们将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标识解析体系的深层次应用。一是深化标识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通过组织开展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创新大赛遴选典型案例加强示范推广,特别是应对疫情,我们将拓展标识在冷链物流、应急物资等领域规模化应用。我们还将增强标识资源对接、测试认证等公共服务能力,建立产业链供应链标识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标识的行业应用推广。二是深化标识在各环节的应用。加强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企业信息系统适配,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发挥出标识在促进跨企业数据交换、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质量管理水平中的作用。三是大力拓展主动标识。按照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应用分为静态标识应用和主动标识应用。静态标识应用以二维码、射频识别码(RFID)、近场通信标识(NFC)等作为载体,借助扫码枪或支付宝“扫一扫”功能等识读软硬件获取信息。主动标识应用通过在芯片、通信模组、终端中嵌入标识,由网络主动向解析节点发送解析请求,无需借助外部设备。这是我们下一步推动的工作重点,未来三年将部署不少于3000万枚主动标识载体。第三,规范管理。去年12月,我部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的相关要求,印发了《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目的就是更好的促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更好的规范标识市场主体行为、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从制度方面规范各方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办法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我们将组织开展相关宣贯活动,推动各地抓好许可审批,加强监督检查。5、下一步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作有哪些具体考虑?未来,我们将从“建平台、用平台、筑生态”三方面共同推进,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化升级。一是“建平台”,构建“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滚动遴选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动态评价机制,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工业资源要素集聚,加速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创新变革。建设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行业知识经验在平台沉淀集聚,推动平台在“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落地。发展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前沿技术与工业机理模型融合创新,支撑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二是“用平台”,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制定工业设备上云实施指南、工业设备数据字典,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云化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务系统云端迁移。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创新券、服务券等形式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扩大上云范围,创新 “挖掘机指数”“空压机指数”等新型经济运行指标。三是“筑生态”,持续提升平台应用服务水平。围绕“平台+产品”“平台+模式”“平台+行业/区域”等领域打造一批创新解决方案,加快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编制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支持建设平台数据监测与运行分析系统,开展平台基础能力、运营服务、产业支撑等运行数据的自动化采集。6、如何进一步发挥数据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数据是平台应用的关键资源,为推动数据汇聚、流转、分析、应用,我们将开展“数据汇聚赋能行动”,主要围绕四方面开展有关工作,综合构建数据驱动新生态。一是打造数据汇聚的载体,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据统筹汇聚能力的同时推动数据高效分级分类,完善国家级中心建设,围绕重点行业建设分中心,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求搭建个性化公共服务平台,聚焦核心区域建设大数据区域分中心,大幅提升数据汇聚能力、丰富数据资源池,建设数据灾备中心,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通过研究数据权属确定、价值评估、资源交换、效益共享等机制与接口标准规范,打通国家中心、分中心之间数据链条,健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数据流通机制。二是提升数据价值挖掘能力,打造大数据中心综合服务体系。一方面,针对政府监管施政需求,重点打造工业经济和产业运行监测指挥、应急事件预警协调等服务能力,支撑政府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针对行业发展需求,打造数据管理能力提升、工业资源共享、解决方案推广、设备与业务系统上云、产融合作、供需对接等服务能力。三是促进数据流动,推动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建立标准机制,推动平台间数据字典互认,建设统一的工业数据、算法模型、微服务等调用接口。加强平台间合作,联合开展重点问题攻关,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统一接口规范,推动机理模型和工业APP的跨平台调用与订阅。四是推动数据知识共享,培育和推广高质量工业APP。对于共性工业经验知识,打造基础共性工业APP和可适性工业APP;对于行业工业知识,打造高价值、易推广的行业通用工业APP;对于特定领域、特定场景的独特工业经验知识,培育企业专用工业APP。通过构建工业智能解决方案、开源社区、开发者社区、工业APP商店等举措,促进工业APP交易流转。7、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不同于互联网创新应用,工业互联网的主战场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领域,面向工业、立足工业、服务工业。这要求工业互联网必须与各行业各领域技术、知识、经验、痛点紧密结合,多元性、专业性、复杂性高,这决定了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推动形成各方积极参与的团体赛模式。工业互联网是涉及设施建设、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和安全保障的融合性、系统性工程,企业不能单打独斗。要充分调动工业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工业控制企业、设备制造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各方积极性,推动形成主体多元、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和“团体赛”模式。进一步发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协调机制作用,形成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合力,完善政策体系和推进措施。鼓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加强协同,形成推动合力。第二,突出工业细分场景特点。工业互联网面向千行百业,可以说是一米的宽度、五十到一百米的深度,需要与各行业的生产实践、行业特性、知识经验紧密结合,不断突破行业技术壁垒和数据共享障碍。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各细分领域的应用创新,探索符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的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加强5G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我们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的发展,更强调培育聚焦行业特点的专业型、特色型平台,实现精耕细作,产生实效。第三,推动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进一步壮大,不断形成先进生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一方面,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全新产业生态,激发数据要素作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为5G、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落地开辟更广阔空间,并带动自动化、软件、网络等产业实现高端化突破,不断培育壮大新技术新产业。8、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安全是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我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政府指导、企业主责的安全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可感可知的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安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增强、监测预警、信息共享、通报处置闭环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设备联网、企业上云等情况日益增多,安全风险随之加剧,对网络安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安全仍面临着工业企业网络安全意识不高、技术防护能力不足、安全监测能力不强、网络安全产业支撑不够等问题。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前瞻性、创新性、落地性,明确了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导向、以加强安全供给为重点、以培育安全产业为支撑、以强化技术监测服务能力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力争切实建立起制度更加健全、技术更加先进、政企更加协同的安全保障体系。行动计划安全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分类分级管理。针对重要行业的重点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类型企业安全基线要求,进一步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二是强化产业协同,推进供给侧加快创新。围绕工业互联网产品内嵌安全、企业上云安全等迫切需求,从网络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服务等方面引导创新加速,加大安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丰富安全解决方案有效供给。三是加强示范引领,促进安全产业发展壮大。着眼构建网络安全产业良性发展生态体系,优化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布局,培育安全龙头企业和特色企业,开展试点示范,进一步促进安全产业发展壮大。四是坚持专项带动,提升安全技术监测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防护、区域监测保障、国家协调服务三方面能力,打造多方联动、运行高效的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9、《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和下一步安排分别是什么?目前我国联网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涉及行业众多,存在信息化发展程度不一、承载业务类型相异、所属行业安全保护规律差异化明显等特点,难以采取“一刀切”的网络安全管理模式。2019年我部与国资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对工业互联网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集中力量指导重要行业、重点企业建立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开展分类分级管理,一是进一步贯彻指导意见有关要求,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部门协同、政府指导、企业主责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二是指导地方主管部门形成工业互联网企业清单,建立健全定级核查、信息通报、监测预警、安全检查等机制,集中力量指导管理重点企业;三是通过标准规范引领推动企业贯标达标,促进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分类分级管理着力打造“1+4”的制度体系。1项《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指南》,明确将工业互联网企业分为联网工业企业、平台企业、标识解析企业等三类,结合企业所属行业的重要性、企业规模、应用工业互联网程度、网络安全风险程度等因素,将企业分成三个级别,同时明确定级流程和安全管理、支持保障等方面的要求。4项《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防护规范》,针对联网工业企业、平台企业、标识解析企业以及工业互联网数据四类对象,分别明确防护要点和不同级别的网络安全防护要求。今年1月13日,我部印发《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部署分类分级试点工作。结合各地工业互联网发展实际,目前选定上海、江苏、广东等15个省(区、市)232家重点工业行业的重点企业参与试点。试点工作由各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与通信管理局共同组织实施,包括自主定级、定级核查、落实安全要求、试点工作总结四个阶段,计划今年10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管理指南》,提升《安全规范》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指导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管理模式。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表决通过。科技方向重点规划四个方面重要内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2021年要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 “揭榜挂帅”等机制。科技创新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再到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亮相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今天两会正式闭幕,规划纲要(草案)正式获得通过!规划纲要部署了“十四五”期间四个方面重要内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政府工作报告则部署了2021年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两者都指向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任务。相当多亮点令学界和产业界振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密钥2021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期间,规划纲要从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四个方面作出部署,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关键词1:国家实验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将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科技部自2000年开始试点国家实验室,但很多实验室长期处于筹建阶段,直到2020年我国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对于国家和所在地区的创新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建议,支持推进武汉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实验室和更多的创新基地。丁烈云说,像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光谷的建设作了巨大的贡献,今后光谷要发展为世界光谷,这就需要强大的创新基地做支撑,要把光电研究中心建设为国家实验室,支撑世界光谷的建设。关键词2:创新基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规划纲要提出的“十四五”期间更具体体系包括:优化提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部近日启动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分为综合类和领域类,综合类创新中心聚焦区域重大需求或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域,领域类创新中心梳理出“卡脖子”和“长板”技术,提出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和攻关任务。专家认为,完善创新基地布局的同时,还需要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动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关键词3:核心技术攻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这就是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规划纲要列出了“十四五”期间要开展攻关的更具体领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专家认为,这些工程、项目是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特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疾病防治攻关等民生科技。这在规划纲要中有所列举,包括:脑重大疾病机理与干预研究,癌症、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等临床医学与健康等。关键词4:科技创新中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规划纲要给出了具体名单: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认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都市圈),对于其他城市来说,科技创新也是它们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的关键枢纽,对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撬动作用。全国两会上,还有其他城市在“觊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比如重庆代表团3月4日举行全体会议,决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全团建议——支持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关键词5:自主创新示范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规划纲要则指出,具体包括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此外,“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自然科技资源库、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和科学大数据中心,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等。专家认为,在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高平台资源的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关键词6:基础研究投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这是规划纲要提出的“十四五”期间“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的重要举措。在2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基本上增长了1倍,2019年达到了133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首次突破了6%,预计2020年超过1500亿元,“十三五”期间整个增长幅度是2位数,达到16.9%。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规划纲要给出了“十四五”期间增加投入的多个渠道: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介绍,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1504亿元,占R&D的比重为6.16%,而发达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占R&D比重达15%至20%,差距仍然较大。规划纲要还提出,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透露,科技部将根据中央要求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2021—2030)》,对未来十年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和安排。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支持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键何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十四五”期间,规划纲要从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进行部署,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7:领军企业带头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集中力量整合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有条件企业联合转制科研院所组建行业研究院。鼓励有条件地方依托产业集群创办混合所有制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认为,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的目的,在于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关键词8: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规划纲要提出的具体举措为,“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国家科研平台、科技报告、科研数据进一步向企业开放,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由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企业使用。推进创新创业机构改革,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民盟无锡市委主委高亚光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难是长期以来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瓶颈。她建议以产权来激励广大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关键词9:创业投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规划纲要提出,在金融支持创新方面,“十四五”期间将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在直接融资方面,“十四五”期间将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提升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功能,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关键词10:企业研发优惠激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是“十四五”期间“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的“开门炮”。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方面,规划纲要还提出,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发的考核制度,设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容错纠错的研发准备金制度,确保中央国有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年增长率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完善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破局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使科研人员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十四五”期间,规划纲要从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三个方面进行部署,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关键词11:经费使用自主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将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除此以外,“十四五”期间,规划纲要指出,将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选好用好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是一个经久未解的难题,规划纲要给出了未来5年的改革目标: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收益分配机制。关键词12: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目前,中央和地方都在密集出台政策,以“包干制”“负面清单”等形式为科研人员松绑。成都市今年1月印发《市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负面清单”制暂行办法》。“成都最大的亮点在于,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完全不设置‘条条框框’,只要不违反‘红线’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负责人都可以‘说了算’。”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家认为,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需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支持设立博士后创新岗位,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建设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基地和前沿科学中心,完善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制度,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等举措。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难点何在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将是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十四五”期间,规划纲要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三个方面作出部署,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关键词13:揭榜挂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 “揭榜挂帅”等机制。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季冬晓介绍,揭榜挂帅,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唯求实效的特征。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十四五”期间,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部署还包括: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科研机构现代院所制度,支持科研事业单位试行更灵活的编制、岗位、薪酬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间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专家认为,要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和创新环境营造,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整合财政科研投入体制,重点投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改变部门分割、小而散的状态。关键词14:科技开放合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规划纲要提出的具体举措包括,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发挥科学基金独特作用。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启动一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实施科学家交流计划。支持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外籍科学家在我国科技学术组织任职。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薛澜认为,中美两国应避免陷入针锋相对的恶性竞争。中国始终要坚持开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构建多元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以及多元包容的人文环境。关键词15: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正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多种保护手段都在发力。“十四五”期间,规划纲要提出,将加快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扩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公共服务平台等。
3月8日下午,新津区委书记唐华率新津区党政考察团,走进东部新区马鞍山观景台规划展示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点位,了解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情况、东部新区规划建设情况、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情况等内容,为新津发展借智借力。唐华表示,“东进人”探索创新、担当实干的创业热情,东部新区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东部新区发展格局之大、理念之新、变化之快,让我们深感震撼、深受触动,也深受启发。区域发展“新区模式”值得学习马鞍山观景台规划展览馆位于三岔湖北岸、马鞍山观景台山顶,建筑面积 2500 平方米。其中,展示区面积约 1200平方米,集中展示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情况。·马鞍山观景台唐华一行来到马鞍山观景台规划展览馆,听取了东部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了东部新区设立背景、产业地理、营城模式等内容。唐华指出东部新区“管委会+片区公司”的片区开发模式是非常好的“协调器”,新津要对标东部新区,从策划到规划,系统化推进城市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经济地理。·考察马鞍山观景台规划展览馆公园城市“新区特色”值得学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核心区被广大市民誉为“城市之眼”。丹景台位于城市森林公园南段示范区,总面积 955 亩,以“低成本、低维护、四季有景” 的近自然手法,重塑区域山地森林景观,是城市片区综合开发的典型示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唐华一行观看了宣传片,实地考察了丹景台核心区,了解了景区规划发展理念,指出新津要对标东部新区,城市建设中要体现公园城市特质,大尺度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细化管理。·考察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核心区项目建设“新区速度”值得学习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成都东部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支撑,机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 20.88 平方公里,建设 3 条跑道和 60 万平方米航站楼,2021 年上半年建成投运。届时成都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来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唐华一行了解了机场建设进度。唐华表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建筑,仅仅用了4年时间建成堪称奇迹,建设过程中如何兼顾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值得学习。·考察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实地考察结束后双方召开了座谈会,东部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惠朝旭介绍了东部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座谈会新津区委书记唐华表示,东部新区成立以来,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凸显公园城市特色、承载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方面探索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值得我们对标学习。东部新区是成都“两区一城”的主战场,新津是“两区一城”协同发展的主要战区,东部新区和新津在很多方面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希望两地加强协作联动,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打造区域协作发展典范,共同推进“两区一城”协同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表示,新津区近年的发展有目共睹,走在了全市前列,是东部新区对标的标杆,希望能与新津区携手,加强产业联动、资源互通,共同为成都发展为世界级城市贡献力量。区委副书记、区长钟静远,区领导魏柯、张艳、贺恩洪、马诚、叶尚敏、文可绪、王炯参加考察。
The Lantern Festival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调研考察天府新区2021年3月4日,成都市互联网协会创始会长/常务副理事长一行人首先调研考察了天府新区的中央法务区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并与天府数智谷的张总具体沟通了“西部互联网法律创新服务中心”及成都市互联网协会天府新区分会的规划及合作计划,并计划于近期开展多场沙龙推进活动。调研考察东部新区紧接着协会一行人调研考察了成都东部新区和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的规划和建设情况,作为成都东进战略的主战场之一。此次协会来到东部新区和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的主要目的实地考察东部新区的建设情况,并布局“成都市互联网协会天府新区分会”,统筹成德眉资企业的核心需求,布局未来的发展空间。调研考察资阳高新区此次协会调研考察行的最后一站,受资阳高新区王书记的邀请,来到了资阳高新区。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前身为四川资阳经济开发区,2017年4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区,是国务院通过的《成渝城市群规划》千亿级园区,管辖面积64.1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资阳高新区作为距离成都最近的高新区,如何协同成都两区一城一同发展,协会管会长与王书记就从产业结构规划,区域定位,未来的发展模式等几大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沟通和了解。鼓足干劲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在协会即将迎来换届改选之际,考虑未来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划,提前布局,期望能在新的一年展现协会最有活力的一面!028-85321197
2月19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3个先导区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二批先导区名单。至此,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已增至8个。先导区建设坚持应用牵引,改革创新,部省联动,特色发展用牵引,改革创新,部省联动,特色发展先导区建设坚持应用牵引,开放场景带动产业落地;坚持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部省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坚持特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智能经济。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整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通知中强调,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整体部署,发挥技术原创、产业生态、人才基础、发展环境等多重优势,加快核心算法、基础软硬件等技术研发,加速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科技冬奥”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并开放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优化治理环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超大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改革先行区。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向产业智能转型、政务服务升级和民生品质改善等切实需求,发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推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着力建设人工智能基础零部件、“人工智能+信创”产业集群,打造共性技术硬平台和创新服务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补链强链。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发挥基础优势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充分发挥城市数字治理、先进制造等方面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人工智能治理模式与路径,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安全可靠推广,着力打造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地、数据使用规则首创地。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求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产业链条齐全、创新要素汇集、应用场景丰富等条件,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区。聚焦发展智能关键器件、智能软件、智能设备等核心智能产业,面向计算机视觉等重点技术方向和工业、商贸等重点应用领域,不断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新动能。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立足“一带一路”,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立足“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与战略支撑点的区位优势,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为重要抓手,聚焦医疗、金融等优势行业,释放应用场景清单,促进技术-产业迭代发展。要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在政策、机制、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实践,打造有活力的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辐射带动区域人工智能融通发展。▲无人驾驶的成都地铁9号线列车
2月19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3个先导区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二批先导区名单。至此,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已增至8个。先导区建设坚持应用牵引,改革创新,部省联动,特色发展用牵引,改革创新,部省联动,特色发展先导区建设坚持应用牵引,开放场景带动产业落地;坚持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部省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坚持特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智能经济。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整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通知中强调,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整体部署,发挥技术原创、产业生态、人才基础、发展环境等多重优势,加快核心算法、基础软硬件等技术研发,加速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科技冬奥”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并开放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优化治理环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超大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改革先行区。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向产业智能转型、政务服务升级和民生品质改善等切实需求,发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推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着力建设人工智能基础零部件、“人工智能+信创”产业集群,打造共性技术硬平台和创新服务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补链强链。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发挥基础优势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充分发挥城市数字治理、先进制造等方面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人工智能治理模式与路径,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安全可靠推广,着力打造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地、数据使用规则首创地。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求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产业链条齐全、创新要素汇集、应用场景丰富等条件,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区。聚焦发展智能关键器件、智能软件、智能设备等核心智能产业,面向计算机视觉等重点技术方向和工业、商贸等重点应用领域,不断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新动能。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立足“一带一路”,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立足“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与战略支撑点的区位优势,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为重要抓手,聚焦医疗、金融等优势行业,释放应用场景清单,促进技术-产业迭代发展。要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在政策、机制、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实践,打造有活力的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辐射带动区域人工智能融通发展。▲无人驾驶的成都地铁9号线列车
2月19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3个先导区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二批先导区名单。至此,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已增至8个。先导区建设坚持应用牵引,改革创新,部省联动,特色发展先导区建设坚持应用牵引,开放场景带动产业落地;坚持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部省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坚持特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智能经济。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整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通知中强调,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整体部署,发挥技术原创、产业生态、人才基础、发展环境等多重优势,加快核心算法、基础软硬件等技术研发,加速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科技冬奥”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并开放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优化治理环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超大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改革先行区。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向产业智能转型、政务服务升级和民生品质改善等切实需求,发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推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着力建设人工智能基础零部件、“人工智能+信创”产业集群,打造共性技术硬平台和创新服务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补链强链。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发挥基础优势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充分发挥城市数字治理、先进制造等方面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人工智能治理模式与路径,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安全可靠推广,着力打造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地、数据使用规则首创地。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求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产业链条齐全、创新要素汇集、应用场景丰富等条件,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区。聚焦发展智能关键器件、智能软件、智能设备等核心智能产业,面向计算机视觉等重点技术方向和工业、商贸等重点应用领域,不断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新动能。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立足“一带一路”,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立足“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与战略支撑点的区位优势,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为重要抓手,聚焦医疗、金融等优势行业,释放应用场景清单,促进技术-产业迭代发展。要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在政策、机制、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实践,打造有活力的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辐射带动区域人工智能融通发展。▲无人驾驶的成都地铁9号线列车
2月5日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推动建设的中央法务区天府中央法务区在成都正式启用天府中央法务区综合服务中心现场揭牌1为何要设立天府中央法务区?据介绍,高起点规划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是提升成都主干和极核能级,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现实需要。高能级、国际化法律服务是世界级城市的重要功能。四川天府新区对标伦敦金融城、纽约曼哈顿、新加坡滨海湾等世界级城市的法律服务聚集区,结合本土法律资源优势,推动天府中央法务区的建设。▲天府中央商务区效果图“我们发现,世界级的法律服务聚集区在空间形态上与高能级的商务区存在显著的伴生关系。”天府中央法务区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伦敦的法律服务集群位于伦敦金融城,纽约的位于曼哈顿CBD区域,新加坡的位于新加坡最繁华的滨海湾中央商务区。“天府总部商务区作为未来总部经济的聚集区,目前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级的‘CBP(中央商务公园)’,这为我们规划建设中央法务区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基础环境。”此外,成都具有律师业发展领先的资源优势,仲裁、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富集的保障优势,还有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优势。随着四川自贸区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挂牌设立,国家层面在四川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长江生态保护法院破产法庭等专门司法机构正在积极争取。可以说,规划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的条件都已基本具备。2天府中央法务区是干嘛的?天府中央法务区融入天府中央商务区总体规划,围绕实现“政商学研企”融合发展和法务业态全链条发展,形成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高端法律服务产业发展带、法治文化交往节点“一心一带多点”功能布局,将打造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这里将形成集公共法律服务、法治理论研究创新、法治论坛交流合作、法治文化教育培训、智慧法务、涉法务全链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创新集聚区。目前,已有一批政法服务窗口单位,有较大影响的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务机构,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会计等涉法务机构入驻天府中央法务区综合服务中心。其中,省、市、区三级法院集中入驻统一办公的“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天府中央法务区诉讼服务站”已正式入驻综合服务中心。“该服务站将打破空间界限和地域限制,系统集成三级法院司法职能实行一体化运行。”天府新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站将聚焦商事、知识产权、金融、自贸、涉外等重点领域纠纷,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涵盖法律服务咨询、委托调解、委派调解、诉调对接、立案诉服、案件保全、案件速裁、送达调查、档案查询等“一站式”法律服务和“非接触式”线上诉讼服务。下一步,天府中央法务区将不断加大高能级机构招引、高端法治人才引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努力打造成为新时代法治四川建设的新名片。天府中央法务区先期入驻载体进驻机构名单一楼:司法厅:天府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法公证天府中央法务区研究中心国际公证联盟天府中央法务区论坛筹备处香港·四川天府中央法务区公证服务中心四川省公证研究院成都律政公证处四川省法学会公证法学研究会二楼: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天府中央法务区诉讼服务站检察院:天府中央法务区检察服务中心公安(4个项目):1.公安出入境事务服务中心2.中国西部公共安全产品检测鉴定中心3.天府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心4.“天府杯”国际网络安全大赛暨天府国际网络安全高峰论坛办公室省知识产权促进中心(2个项目):1.中国(四川)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2.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四川分中心省市场监管局:企业融合服务窗口三楼: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四川矩衡律师事务所北京通商(成都)律师事务所四川基因格司法鉴定中心成都仲裁委成都律政公证处“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成都中心“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国家律师学院天府中央法务区合作项目筹备办公室英国泰乐信律师事务所驻成都代表处筹备办公室上海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西部分院筹备办公室四楼:四川联通(天府法务网站工作小组)
力争用2-3年时间,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务服务标准规范统一,数据平台共享互通,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基本全覆盖,协同监管合力增强,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提升,行政壁垒逐步消除,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营商环境显著改善,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发展全局的能力全面提升。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上述工作目标。《意见》明确坚持同向发力、坚持协调发展、坚持互惠共赢基本原则,围绕“放出活力,共同打造一流市场环境”“管出公平,推动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服出便利,大力推进无差别政务服务”以及组织保障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围绕共同打造一流市场环境两省市将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共建人力资源市场。在推动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方面两省市将着力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监管体系,建风险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区域信用监管体系。 在大力推进无差别政务服务方面两省市将推动政务服务“川渝通办”,完善跨区域服务模式,强化数据交换共享,推动公共服务普惠便利。两省市政府办公厅将发挥好枢纽作用,做好统筹协调和综合服务工作,组织川渝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有效对接合作,设立专班负责日常工作,共同研究改革中重大合作事项,协商解决改革中重大问题,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督促工作落实。同时,对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加强跟踪分析,动态掌握年度计划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强化台账管理,对积极作为、成效明显的进行激励表扬,对进度推进滞后的进行点对点督促提醒,对问题整改不坚决、不及时的进行通报批评。
■ 前瞻布局引领技术前沿的未来赛道,重点培育抢占战略至高点的优势赛道,大力支持面向共性需求的基础赛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构建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区,完善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实验室、未来场景实验室供给机制,实现从“城市场景”向“场景城市”的跃升。■ 让人人都享有城景相融的宜居环境,享有幸福和美的生活体验,享有梦想出彩的发展机会,打造青年人的逐梦之都、创业者的圆梦之城。■ 把稳定公平可及作为政策实施的关键,以最灵活的体制、最包容的监管、最高效的服务,吸引最优秀的新经济企业来蓉发展。1月26日,2021成都新经济共享大会举行。本次大会以“共享城市场景机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新经济组织、新经济企业代表和知名学者,通过全球连线探讨城市发展、共话未来机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大会并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出席并发布成都城市场景机会清单,市委副书记朱志宏出席。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致力打造新经济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生态创新区,建设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范锐平在致辞中给大家描绘了公园城市的新经济图景。他说,成都是适宜生活的公园城市,是成就事业的创新城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成都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旗帜,以后发赶超的自觉和弯道超车的自励,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统筹布局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形态”,构建服务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建设、现代供应链创新“七大应用场景”,致力打造新经济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生态创新区,建设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3年多来,成都城市能级全方位跃升、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全方位重塑、生活品质全方位彰显,新经济企业超过45万家,新职业人群突破60万人,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第2,新经济新动能释放出强大创造力驱动力。以新技术应用优化供给结构,以新场景生成激发需求潜力,推动产业分工重构、动能更新再造范锐平说,进入新阶段、服务新格局,需要发展新经济增强供需体系适配性。新经济以新技术应用优化供给结构,以新场景生成激发需求潜力,推动产业分工重构、动能更新再造,成为后疫情时代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的重要支撑。成都前瞻布局卫星通信、量子计算等引领技术前沿的未来赛道,重点培育工业无人机、精准医疗等抢占战略至高点的优势赛道,大力支持区块链、清洁能源等面向共性需求的基础赛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区,完善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实验室、未来场景实验室供给机制,实现从城市场景向场景城市的全方位跃升。依托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拉动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功能外溢,着力实现开放与创新融合互动、产品供给和市场拓展相得益彰。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成都走向世界的鲜明标识,是吸引优秀人才的核心优势范锐平说,践行新理念、创造新生活,需要发展新经济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成都走向世界的鲜明标识,是吸引优秀人才的核心优势。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将把服务人、陶冶人、成就人作为价值依归,让人人都享有城景相融的宜居环境,推动城市自然有序生长,把乐观从容、舒适惬意的心灵向往活化为可感可及的现实体验,实现开窗可见千秋瑞雪、推门即是草树云山。让人人都享有幸福和美的生活体验,把热爱生活的态度融入城市血脉,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设社区服务圈、打造市井生活圈,创造全龄友好、全民共享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为老成都留住乡愁记忆、为新蓉漂营造归属认同。让人人都享有梦想出彩的发展机会,把人力资源协同深度嵌入高质量发展场景,以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为牵引,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育政策,加快打造青年人的逐梦之都、创业者的圆梦之城。把稳定公平可及作为政策实施的关键,以最灵活的体制、最包容的监管、最高效的服务,吸引全球最优秀的新经济企业来蓉发展范锐平说,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生命力在于营造共建共享的创新生态。新经济新动能的孕育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气候,更离不开肥沃的土壤。成都将聚焦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品牌,以政府采购支持种子企业产品应用,以定制化方式赋能独角兽企业市场拓展,以平台化思维推动头部企业与城市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合作伙伴的价值承诺。将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设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增值和市场化运营,加快形成数字城市基础框架。将把稳定公平可及作为政策实施的关键,推行沙盒管理、设置柔性边界,最大限度赋予新产业新业态容错试错机会,以最灵活的体制、最包容的监管、最高效的服务,吸引全球最优秀的新经济企业来蓉发展。会上,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刘琦、纵横无人机董事长任斌、字节跳动副总裁张羽、墨境天合合伙人刘珊珊、“890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吴晓波等5位嘉宾,分别讲述了“梦在成都、创在成都、赢在成都、家在成都、聚在成都”的故事。此次发布的成都城市场景机会清单,涵盖城市十大共享机遇,1000多个场景释放约1.9万亿元机会。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和各区(市)县负责同志,部分在蓉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新经济企业代表等出席。
该网站由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创建
该网站由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创建 立即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