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互联网协会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联系电话:13340995687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

  •    协会信息

       ——

         ——

美国互联网作为全新的产业,沿着一条纯技术的方向往前发展;而在中国,互联网正向全部的行业渗透。中国的市场经济基本只有30多年历史。互联网到来的时候,这种冲击对所有人都非常大。当零售还没有学会怎么去管理进销存,还没有学好做真正销售行业,互联网进来了,电子商务的进入意味着又有全新的方式做零售了,互联网公司和零售公司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互联网这些人,第一天起就在非常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大家非常适应这种变化,没有历史包袱,自然竞争力强,对零售产业冲击非常大。今天电子商务占零售的比例在中国和美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两者渗透率已经可以等同,但电子商务的成长速度在中美相比,中国比例远超美国,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产生巨大冲击。互联网对任何一个行业都会产生巨大冲击。传统产业同样有机会,你不懂互联网,他不懂行业,如果你能用很好的方法下足够大的决心去做这个行业,大家起跑线一样。美国搜索引擎今天还是这样,一个链接就是传统产业的网站;但在中国,由于互联网拥抱太慢,理解也不深刻,产生了新的行当——中间页,实际上是聚合了很多传统产业的东西,再分发给每个线下商家。美国传统行业非常有竞争力,没准5年、10年之后就没有竞争力,因为它有过去的包袱。就像中国的手机行业比美国还要先进,因为美国固话非常发达,移动电话没那么快淘汰固话;但在中国固话没有特别普及的时候,移动电话就已经起来了。未来在中国每个行业都会经历类似转变,这是令人兴奋的时代。对极客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基本走到了丁字路口。美国极客指纯技术、纯工程师,在中国更多的是产品经理,知道互联网用户体验应该是什么样。今天只懂这个是不够的,不能沿着这路口往前走了,要么向左转要么向右转。向左转是接地气,了解具体行业,怎么很好的结合,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知识或能力;要么向右转,在技术层面扎更深,仅仅懂得“这是好的”还不够,还要懂得怎样能够做出好的。这是两条路,未来极客某种意义上需要做转型。 技术核心与少帅计划 百度过去十几年,技术上有不错的积累。当移动互联网起来后,输入方式发生了改变,语音变得越来越重要,图像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的语音识别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都是业界领先。现在大家可能还没看到,怎么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变成杀手级应用,这些能力会使我们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大约一年前,有位国家领导人来百度访问,我说现在搜索可以理解自然语言了,还可以用声音对搜索引擎提问。这位领导人问“故宫现在人多吗?”我们虽然出现了些结果,但没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语音识别系统知道他问什么,但不能准确给出答案。最近我看到公司里面有个项目已经可以回答任何景点或者任何地方人多不多这样的问题,这是靠定位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实现。类似的创新未来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亚马逊讲无人机送包裹,两年前百度也做了类似的东西,我们没对外说,中国的航空管制不允许这么干。这样的技术,我们如果应用到其他地方,汽车或者电动自行车,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方面有很多技术积累。当你影响力越大,用户量越大的时候,涉及的技术就越广。未来输入主要不靠键盘,而靠语音,语音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会非常非常重要。未来如果说,用意念想一想,就可以指挥PPT翻页,那这方面的技术也会变得非常重要。现在听起来觉得很新鲜,可我深切感觉到这个技术变化非常非常快,也许两三年后这个技术已司空见惯,如果不及早做好准备,就会被淘汰。对百度来说,生存之道就是技术。我们在继续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从去年年初,我说要做深度学习研究院,现在研究院已经建起来,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方面的世界级专家。今年我又想在深度学习研究院启动所谓的“少帅计划”。什么是“少帅计划”?我要求招最优秀的人,但有个硬性条件,必须是30岁以下。过去很多伟大发明和创新都是在人非常年轻的时候成功的。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图灵奖相当于计算机界的奥斯卡,图灵也在二十几岁,展露出非常优秀的才华和素质。每个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这个人产生思想的时候,基本都是30岁左右。我希望把这些人招来后,在百度产生颠覆性创新,而不是已经有了颠覆性创新后,花大价钱请来供着,这不是我想要的。 聚合与布局 从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看,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聚合或者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最明显的是苹果,苹果端到端什么都做,靠这种做法做成了全球公司市值第一,引得微软、谷歌也朝这方向去做。微软从硬件到服务到操作系统什么都做;谷歌也是类似战略,现在做了很多东西,服务器基本上自己做,下一步很可能芯片也自己做 。每个公司都做所有东西,这趋势如果持续下去非常不健康。我更希望看到一个水平的,大家有各自关注焦点。垂直整合也需要,但如果业界每个大公司,每个领先的公司全部都去做垂直整合,这是个很危险的趋势。我们想把基础的事情做好,平台搭好,跟其他公司做好连接。2013年我们做了大量布局,视频向移动端迁移深入,收购的爱奇艺、PPS处在业界领先地位;移动分发收购了91手机助手,自身应用分发也做得很好;还做了输入法、安全产品,过去一年用户数量都几倍甚至十几倍往上涨。百度在移动时代还是有一席之地,也不能说今天就看到胜利的曙光,只是布了该布的局,之后每一点能不能形成突破,现在真不好说。花19亿美元买了91后,华尔街反映很好,股票涨了,但这不重要。仅仅花钱不说明什么,你得能把它整合好,91单独做是这水平,进来后能把它做成更高水平,那才是好。2013年我们布了一些该布的局,但是2014年以及未来若干年更关键,我们需要证明布的这些局,能够非常坚实地执行下去并被市场认可。(根据百度CEO李彦宏在2014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演讲整理) 来源:商业价值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几条热点新闻,“互联网思维”和“房地产”两个词被频繁地联系在一起。首先,在地产界中有着“地产思想家”之称的“冯仑”在亚布力论坛上,高调地谈起互联网思维和马佳佳,预言房地产行业将会被互联网思维颠覆和改变。然后就是万科,最近郁亮带着万科的高层,马不停蹄地拜访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海尔、小米等互联网公司,试图寻找 “卖房子”之外的全新的商业模式。更夸张的是,万科竟然把90后创业女生泡否科技创始人马佳佳请到公司做演讲,讲述90后对房子的理解以及对未来房子的想象。从这一连串的事件看出,面对互联网思维的汹涌大潮,这些地产大佬终于坐不住了,开始思考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业了。 提起互联网思维,大家能够想到的是“用户至上”、“硬件免费”、“粉丝经济”、“体验式营销”,这些词语听起来跟房地产行业格格不入。首先说“用户至上”,在北京等大城市,房子还是稀缺品,别说用户至上了,没5年社保你甚至买的资格都没有。再说“硬件免费”,马佳佳在万科的演讲中也大谈房子“硬件免费、服务挣钱”的服务模式。房子别说是免费,就是降价也基本没不可能,谁都知道房子最大的成本是土地,成本是不可能降下来的,原因大家都懂得。如此看来,房地产几乎跟“互联网思维”是绝缘的,那又如何通过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业呢?     对于传统的房地产行业而言,最核心的两个问题是就是土地和资金,所以传统的房地产开发的核心工作都围绕着这两者进行。对于传统的房地产企业而言,两种能力最重要,一是融资能力,一是拿地的能力。而对于产品,马马虎虎就行了,因为用户没得选择,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而对于产业链下游的用户,房地产开发商的确没放到眼里,因为跟卖房比起来,产业链下游的配套产业都挣钱太慢了,他们甚至以为赔钱的买卖。比如,房地产业下游的物业管理,很多地产公司都是在房子卖完以后交给第三方公司来干,大多数地产商都没有自己的物业公司。更别说,产业链下游的智能家居、装修、商店等下游产业了,房地产商基本都是甩给别人干了,一方面这点钱开发商看不上,另外是这些行业都比较琐碎,整合起来难度太大。     但是,这一切都将会发生改变。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虽然房地产行业上游的土地和资金两个要素依旧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产业链下游的用户的确在发生改变。特别是随着地价的逐年上涨和政府越来越严厉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付出的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利润也越来越低,风险却越来越大。况且房子价格越高,就越难卖,最终会走向有价无市的“滞涨”境地。新房总有一天会饱和,而服务则可以细水长流。房子虽然不可能硬件免费,但是房地产商完全可以把目光放眼产业链的下游,通过整合产业链下游的物业服务、社区商业、智能家居等产业,成为社区运营的平台,把住户变成用户,最终形成闭环的社区服务的商业模式。 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在房地产行业的外围产业,已经有人淘到金了。冯仑在亚布力论坛上,提到一个例子,说有个网站提出一个说法叫“互联消灭酒店”。听起来有一点不可思议,但现在这个公司在中国运营估值也20多亿了。冯仑提到的这个网站,黑马哥非常熟悉,就是把携程模式复制到房地产行业的途家网。途家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说直白点就是把携程模式复制到度假公寓行业,一边是有着休闲度假需求的用户,一边是开发商和公寓的业主,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你有房子,如果是公寓或者是一个标准等次的房子,可以跟途家网签约,签约以后合约里规定你要出租多长时间,甚至可以短租一天半天,这个网站签约了非常多这样的房子。另外一方谁要租房就在网站上说我到北京租哪个房子,在那里服务人员就在那里等着你,你进到房间里跟酒店是一样的,而且可以做饭,另外不用担心你的隐私被暴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又比酒店便宜关键是服务是自助式的价钱比酒店还便宜,隐私性比酒店好。     在房屋中介行业,也有类似途家的模式,比如链家推出的自如网,放弃了原来房屋中介收一次中介费的模式,而是通过后续的服务挣钱。自如网的运营模式,跟途家一样,他们从业主那里把房子拿过来,重新装修和修缮,进行酒店式运营,然后通过网站租给租户,他们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虽然租房单价高了一点,但是租户即使短租也不用付中介费、并免了一些向房主讨价还价的环节,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租住的环境更加舒适和优雅,这是85后和90后最为看重的。因此,此项服务一经推出,便受到年轻白领的青睐,业务增长的也非常迅猛。     冯仑在演讲中,还提到一个全新的物业管理的模式,不再通过收取物业费来挣钱,而是通过增值服务来挣钱。以前房地产行业的物业是不赚钱的,特别是管住宅,而一家公司索性不收物业费,免费给你管家。只按摩不收费,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躺下了,因为这又不给钱天天给你按摩,所以他横冲直撞进入到所有的小区,一下子建立了几百万个家庭的用户。虽然按摩不收费,但卖精油收费,递毛巾收费,于是开始在社区里用几百万的家庭用户用互联网配送所有家庭需要的东西,这个公司一年赚一两个亿,而且会越来越大。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互联网思维大家都在谈,互联网公司整天推出新产品,无疑是在争夺用户的入口。智能手机火的时候,大家都在争做智能手机,说是在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后来又说智能电视是入口,大家有都去做智能电视;后来又说路由器是入口,大家又争夺在路由器。等大家拼到最后,其实最终的入口还是房子,如果房地产开发商给你一部手机当门禁卡,家里预装了互联网电视、互联网家电,你可以通过社区的平台去买电、购物和获得服务,相当于最高权限的入口被开发商垄断了。开发商通过开放平台的模式,把各种服务整合进来,你说这个生意有没有得做?     黑马哥,不妨做个假设,给大家展望一下未来社区的生活是啥样的。比如,黑马哥买了一栋万科的房子,开发商不但会给黑马哥一把钥匙,还会给黑马哥一部手机或者给黑马哥的手机预装一个万科APP。黑马哥到单元门口以后,不用刷门禁卡,直接刷手机便可以入户。到家后,黑马哥利用手机APP等互联网支付手段预付物业费、电费、煤气费,同时也可以用手机APP控制家里的智能电视、空调、热水器等家电。黑马哥还可以利用APP,在配套的电商的网站上购物和享受服务,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检查在物业有没有代收的快递,再也不必为收不到快递而烦恼。空闲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手机APP跟同是业主的邻居交谈,一起去遛遛狗和打打球。用一部手机,把一个小区的业主甚至更多的人整合到一起,汇聚成一个互联网社区。     这也并非是黑马哥的“痴人说梦”,万科等公司已经在着手构建这样的社区。万科自从1999年来,已经竣工了48万套房子,未来5年万科服务的社区可能增加到500个至600个,其中包含了100万套房子、约800万的人口规模。原来,万科卖出一套房子以后,生意基本结束了。而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这100套房子、800万人联结起来,这800万就由住户变成用户社区,变成了一个商业生态圈。     黑马哥认为,互联网思维核心就是联结,这其中无非是人与人的联接,人与物的链接,物与物的联结,以及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相互联结。小米手机,把所有极客联结起来,变成极客社区,成就了小米手机品牌。途家网,把所有度假需求的用户汇聚到一起,跟公寓联结起来,成就了新的商业模式。乐视网把所有电视联结一起,就有了互联网电视的概念。而将来,互联网社区,则需要把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三者进行相互联结,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更是待挖掘的“金矿”。 来源:钛媒体
    打车奖励金额永远会比同行高出一元钱,支付宝和快的打车昨日发出的“战帖”让国内打车App的烧钱大战继续升级。来自美国的打车应用Uber近日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却不愿意卷入这场烧钱大战中。   与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不同的是,Uber是和当地汽车租赁公司合作,提供豪华车型的用车。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软件一键预订车辆,手机软件即显示应召车辆预估到达的时间、该车行驶中的动态位置、车主照片和电话号码,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预计费用等。使用Uber车辆不需要支付现金,用户在注册Uber账户时绑定了信用卡,乘车之后费用在信用卡中扣除。   杀入竞争激烈的国内打车App市场,Uber可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分析人士表示,Uber与对手的定位略有不同,该公司定位在更高端的用车服务,这一优势将有利于Uber在中国寻找更高的市场定位。不过,借着腾讯和阿里的东风,嘀嘀和快的已经成为国内打车App的双寡头。为了扩展自身业务,这两个打车App在资本的支持下渗透到高端私人用车领域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烧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国内的打车软件也开始寻找各自的盈利模式。未来的国内打车App市场最终将归于理性,Uber的入华或将是一个契机。据美国科技博客ValleyWag和TechCrunch披露,Uber每个月会有79000名新的签约用户,去年全年净营收大约是2.13亿美元。而在此前,Uber完成C轮融资,此轮融资获得Google Ventures和TPG等公司共3.6亿美元的投资,估值达35亿美元。此外,资本市场对Uber上市的呼声很大,未来两年Uber有望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市值将在50亿美元以上。(吴家明) via:证券时报
    IPO市场是个最需要“想象力”的市场。眼下,如果大众点评能与腾讯(583.5, 3.50,0.60%, 实时行情)达成深度联盟,微信将顺势成为大众点评最好的“化妆品”,为独立IPO添加无尽的“想象力”。   因此,这场交易,表面上看像是一场外部注资,但事实上却更像是一场为想象力买单的交易。大众点评的IPO似乎越来越近了。   如果坚持独立发展的大众点评选择了腾讯,这应该是一场为想象力买单的交易。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无论是做人做事做买卖,营造对于前景的想象力都是一项基本技巧。   对于大众点评这样一家在“脏活累活”中摸爬滚打10年、拥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在BAT竞争中保有自留地的企业来说,传言中的20亿美元估值并不算高。如果按照国外同类网站Yelp约为59亿美元的市值做对照,大胆假设一下,大众点评现在直接海外IPO,身价必然不止这一数字。   也因此,这场交易,表面上看去像是一场外部注资,但事实上却更像是一场为想象力买单的交易。   IPO市场是个最需要“想象力”的市场,那么多公司希望收获创业的艰辛,承销商涂脂抹粉挤眉弄眼,不过是希望让投资者觉得他遇到了天底下再难遇到的机会。而眼下,如果大众点评能与腾讯达成深度联盟,微信将顺势成为大众点评最好的“化妆品”,为独立IPO添加无尽的“想象力”。   要知道,漂亮的人投资外表成效要比普通人显著,优质的企业借对势会比平庸的企业飞得更高。   所以说,如果要谈一个笔者从这场交易中的最深感触,那就是大众点评的IPO似乎越来越近了。   每一家公司都有它的性格。和互联网企业普遍的嘈杂相比,大众点评的“性格”给业界的感觉是偏沉稳和踏实的。这几年,借着移动互联网,大众点评的“性格”进一步成型:自信,知道自己掌握多少稀缺资源,而且有能力把资源变成收入。不过,若要达至大众点评CEO张涛所说的“市值百亿”才IPO,那除了扎实的数据,“想象力”游戏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外界在猜,一旦与腾讯的合作正式宣布,大众点评很快会获得微信“我的银行卡”下属的“独立”入口。   除了给自己打气,想象力的另一效应是给对手形成无言的压力。一场天作之合,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意味着其他公主就只能靠边站了。不过,眼下情况有点复杂,那就是王子有几个(腾讯、阿里、百度(167.48, -2.56, -1.51%)),公主也有几个(点评、美团、阿里)。   如今大势仍在微信上,纵观各类声音,大多分为几类,比如美团行业老大地位岌岌可危,阿里收购高德(20.35, -0.13, -0.63%)是拿不下点评后才动手的,百度单有百度地图是远远不够的……   可见,想象力效应初见成效。不过,营造对于前景的想象力终究不过是种技巧,未来在用户、商户与交易上的过招才是实力的竞争。站队完成,意味着O 2O服务的大战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这是场零和游戏吗?看上去,仍有许多硬仗要打。 南都经济评论员 谢睿   外约个论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via: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