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互联网协会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联系电话:13340995687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

专题活动

“超级工程”落子成都后,如何走活棋局?
2021-06-28 17:27:05

 图据红星视频截图


“未来全球化的更多合作会由国家和地区的主导转变为城市的主导,因为未来所有的创新、思想、文化、输出的服务,主要来自城市。”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认为,我国现代化的道路愈加明晰,城市将是最关键、最核心、最复杂的命题,因为城市是工业化的载体、市场化的平台、国际化的舞台。


张国华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是把世界拉平了,而是让城市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加陡峭、更加不平衡,我国“十三五”规划里提出要发展十个左右的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就是“要求这些城市代表国家去参与全球的竞争合作,输出更高端的服务,和全球建立更便捷的联系”。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内部场景 图据红星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机场与围绕机场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是成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资源。


“一个城市或地区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跟城市机场在全球航空网络中的地位是正相关的。特别是成都这样缺乏港口的城市,机场将是其参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张国华认为,新时代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围绕机场布局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将是关键。在服务贸易业为主导的全球格局下,临空经济区链接全球市场和供应链,正变成高速增长的区域,充分显示了互联互通的内在价值,“机场就是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


两个案例值得参考。支撑德国工业2.0的是“两个70%”,即服务业占比70%,其中70%是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这充分说明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能到什么水平,决定了一座城市的产业链占据价值链的哪一端。


另一个例子是亦城亦国的新加坡,能够建成全球最大的修船基地、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关键在于新加坡港链接了600多个全球港口,新加坡转型成为了“平台城市”。


留给成都的问题是,能否以“平台城市”思维、依托空港铁路港枢纽,重塑产业链和供应链,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转载自红星视频


向内看,随着我国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模式调整和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拓展国内循环的回旋空间是必然趋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在地理上都有一面是向外的,这意味着当外循环受到冲击时,其供应链和产业链也将受到影响;而地处西部腹地的成渝地区,则是内循环的最大回旋余地。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此前接受采访时指出,从国内循环看,在西部打造新的产业基地,能够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内循环。“这体现在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亦鼓励产业往中西部梯度转移,避免重蹈部分国家的制造业空心化覆辙、防止全产业链优势被削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也指出,新的增长引擎系于创新驱动,“将资源真正集聚在基础性研究领域,同时打破核心技术卡脖子的现状。”


这或许是国家在成渝地区创新加码的重要原因。


不过,最新的“七普”人口数据调查显示,川渝人口接近1.15亿,2020年川渝两省市的GDP为7.3万亿,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占比在全国都约7%~8%,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对于其他三极,经济体量明显较小。例如,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全部工业行业的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长江经济带首尾的长三角与成渝相比,长三角分别高出成渝22.28、19.05、21.78个百分点。


 图据成都发布


全面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提升区域带动力,将是成渝地区未来着手的重点。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世界级城市群民航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机场群支撑城市群。”在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看来,就如北京大兴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也应该争取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新的动力源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图据成都日报


以机场所在区的单位面积GDP衡量,民航大学团队曾经测算过,2019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在双流区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完成GDP3.27亿元,成都其他没有机场的区只完成1.30亿元/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2.52倍。而从全国对比看,超过了北京首都机场所在顺义区、天津滨海机场所在东丽区和重庆江北机场所在渝北区,逊于上海长宁区和浦东新区;但成都、四川其他没有机场的区县平均值远低于京津渝三个直辖市,可见机场对成都、对四川、对西南地区的带动作用巨大。


成都如何承接国家美好蓝图?



承载着最广泛的期待,成都能否接好国家绘就的蓝图?


早在4年前,成都已提笔回答。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之后,成都就摒弃“点状扩散”“圈层思维”,跳出“两山夹一城”的盆地约束,推动城市跨越龙泉山与重庆相向发展;同时摒弃“区位论”“条件论”,跳出内陆腹地的自我设限,鲜明提出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全新定位。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图据邹文泗


2020年5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所在的片区挂牌成立成都东部新区。聚焦“天上一张网、地上一张网”,做强“空铁公”立体交通网络,成都东部新区将打造成渝地区双核联动战略新支点。时隔一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再次来到成都东部新区时,毫不怀疑成都东部新区在四川省城镇化版图中将发挥的功能。


李晓江指出,过去15年,中国50%以上新增城镇人口并没有进入大城市,而是在县级单元中实现了城镇化和非农化,城镇化的“下半场”,新增就业人口的主体将由农民工转变为大学生,进城能力和进城需求增长与过去差异巨大,这对大城市的发展将是机会。“这一轮吸引人才和产业入驻一定要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所以成都东部新区的后续发展要坚持生活先行、公共服务先行、人居环境先行,首先让人才搬家进来才会有好的产业进来。”

 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双子塔 图据成都发布


以宜居生活品质吸引人,这是成都古已有之的一份城市特质。即使在全国人口增长率进一步放缓的趋势之下,成都仍然以2093.8万常住人口位居全国第四,十年增长581.9万人口。在新形势下,成都的城市发展模式正从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转变,从宏大叙事向人文尺度转变。一个细节是“十四五”之初成都提出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进市民生活品质全方位改善。


 成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 图据成都发布


更为严峻的问题,或许是经济要素的集聚。也就是如何以更高水平提升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极核辐射力?如何以更大力度带动整个川渝地区承接长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


刚刚闭幕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在全域布局基础上,突出了成都和绵阳的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提出要增强成都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提升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能级,加快构建以成都和绵阳为主引擎、成都都市圈为主承载、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为重要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柔性基底微纳结构成像系统研究装置等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加快推进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立项,网络视听产业园、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今年上半年,成都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有力推动“两区一城”引领发展,重大项目捷报频传。做强极核,有了抓手


 位于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核心区的成都超算中心 图据成都发布


“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引领区域格局系统性重塑。在近期公布的地方“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四川表示,要加快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成都也表示,要推动形成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新格局,实现由行政区视角下的“一城独大”演进至都市圈视野下的一体发展。


重庆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西部(成都)科学城集中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422.2亿元;成都外环铁路、成眉、成德市域铁路项目公司加快组建,累计开通10条跨市公交;启动编制“三区三带”建设方案,签约25个合作项目,推动头部企业引领产业协同发展……今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阔步前进。做大合作,有了突破


 图据成都发布


如今“神鸟展翅”

与城市的产业和国土空间融合

成都将更有效地参与到

全国和全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